- 梁家辉;徐涛;尹博;朱永晁;种迅;蒋庆;宋鹏程;苏文基;
为了给全现浇混凝土外墙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有效研究手段,基于前期开展的全现浇混凝土外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这类结构的精细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整体结构分析的混凝土填充墙简化等效斜撑模型,提出了开窗洞填充墙斜撑位置和形式的确定方法,以及等效斜撑宽度和厚度的计算方法等。结果表明:采用所建立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的全现浇混凝土外墙损伤模式以及滞回曲线、刚度和承载力特性等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以较好地反映试验试件的受力性能;简化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均较为接近;简化分析模型在有效提高了计算效率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所提精细和简化有限元模型可为全现浇混凝土外墙在构件层次和整体结构层次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2;No.210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淑燕;王鸿源;冯海暴;
为明晰铁尾矿混凝土在复杂环境下的耐久性能,在冻融循环和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研究了铁尾矿混凝土的损伤特性。将制备的铁尾矿混凝土在5%(质量分数,下同)的Na_2SO_4溶液中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损失的变化规律;结合损伤力学,以超声波波速为损伤变量,研究耦合作用下铁尾矿混凝土的劣化过程,并通过分析超声波速、弹性模量与孔隙率的关系,构建了铁尾矿混凝土密实度模型。结果表明:铁尾矿混凝土的质量在循环20次时出现阶段性增长,随后呈递减趋势,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下降速率呈先快、后慢、再快的现象;抗压强度损失与混凝土损伤度呈正相关,超声波速、弹性模量与孔隙率呈反比;在冻融循环和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铁尾矿混凝土的劣化速率最快。研究结果可为铁尾矿混凝土在复杂寒冷环境下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2025年02期 v.42;No.210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袁朝庆;李月;李国洋;张浩;计静;
为了更好地提升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将新型LYP160低屈服点波纹双钢板替代平钢板应用于组合剪力墙结构,并以混凝土强度(C30、C40、C50和C60)、中低剪跨比(2.0、1.5和1.0)为主要参数,设计了12组试件,其中普通钢材试件、低屈服点钢材试件各6组。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新型LYP160低屈服点波纹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模型,通过绘制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对12组试件进行承载能力和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普通钢材试件和低屈服点钢材试件承载能力提高,延性有一定降低,耗能能力基本无变化,并且在相同混凝土强度下,低屈服点钢材延性比普通钢材延性好;2)随着剪跨比的减小,普通钢材试件和低屈服点钢材试件承载能力提升,延性略有下降,并且在相同剪跨比下,低屈服点钢材比普通钢材的延性最大提升70.83%。研究证明了LYP160低屈服点钢材波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相较于普通试件均有显著提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可为LYP160低屈服点钢材波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2期 v.42;No.210 137-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冀男;史兰香;
为了解决严酷环境下混凝土钢筋的锈蚀问题,以对苯二异氰酸酯或对苯二异硫氰酸酯与化合物(I)缩合合成了6种新型阻锈剂ZS1—ZS6。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用线性极化法和交流阻抗法,对ZS1—ZS6的阻锈性能进行测试,筛选出最优阻锈剂;按国家标准方法测试阻锈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又参照ASTM G31-72(2004)方法,在不同NaCl浓度下测试了钢筋的失重率和缓蚀率。结果表明:ZS1—ZS6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30℃、对苯二异氰酸酯与二乙烯三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1.3、反应时间为24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ZS1—ZS6的收率达95.7%~97.2%;ZS1—ZS6均具有良好的阻锈性能,ZS5为最优;掺ZS5的基准混凝土试件,Cl~-扩散系数和碳化深度大幅降低,掺ZS5前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坍落度变化不大,与混凝土的相容性较好,对施工有利;碳钢在含ZS5的3.5%(质量分数,下同) NaCl腐蚀介质中浸泡90 d,容抗曲线半径仍有增长趋势,钢筋失重率低,缓蚀率高,阻锈持久性好。ZS5能有效阻止混凝土钢筋的锈蚀,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可广泛应用于腐蚀环境中的建筑物。
2025年02期 v.42;No.210 146-15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文博;冯富强;郭飞;张彦华;安军海;
为进一步探究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的结构动力响应及损伤状况,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模式体系的发展,开展了TOD模式下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以北京某城市综合体工程为研究背景,综合考虑场地类别、输入地震动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场地类别下的土-结构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TOD模式下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指标范围,并确定了其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得到不同损伤状态下的超越概率。结果表明: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结构在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5种损伤状态下对应的抗震性能指标范围分别为[0,0.136%]、(0.136%,0.324%]、(0.324%,0.664%]、(0.664%,1.122%]和(1.122%,+∞);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对Ⅱ类场地中结构地震动影响更大,远场长周期型地震动对Ⅲ类场地中结构的影响更大;与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和普通型地震动相比,远场长周期型地震动对场地类别更加敏感;地震动特性和场地类别对TOD模式下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相较于Ⅱ类场地,Ⅲ类场地中地震动特性对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且结构更容易遭受地震破坏。建立的结构易损性曲线和地震损伤状态概率表可有效评估TOD模式下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5年02期 v.42;No.210 15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