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毓蕃;
<正> 在高等微积分中我们讨论了多元函数及场论,在那儿我们将多元函数(fx_1,x_2…x_2)看作是定义在 m 维欧氏空间上的。这种欧氏空间是“直平”的,这种观念与我们对空间的直觉是一致的。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总是直觉地将地面看成一个平面。在这种直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牛顿时代的时空观。类似地面不是平直的,而是一个球面一样,宇宙也并不是直的。描述发生在这样一个“弯曲”的宇宙空间中的物质运动需要新的几何学,新的观点与方
1986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东;
随着非线性系统许多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同时,非线性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应用技术界的重视,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近代微分几何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如同线性代数是线性系统的重要工具一样,近代微分几何已经被确认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近代微分几何在非线性系统几个方面的应用。
1986年02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项国波;
<正> 一、引言非线性系统是普通存在的,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本质非线性系统,这类系统的非线性无法用通常的解析方法,在某个运行点展开为线性方程,例如继电型非线性特性,齿轮啮合间隙、不感区,粘性摩擦等等;另一类叫做弱非线性系统,这类非线性系统有时可以用一次近似的线性化方程逼近它,然后用线性化方法来分析这种系统的动态行为,理论分析结
1986年02期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希;
本文就城市交通系统的几个典型的分析与优化问题作一回顾。提出了主动交通控制这一崭新的研究课题,指明了此问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探讨了解决之的两条思路。
1986年02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永强;
本文对予报理论在应用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初步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在应用中的体会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所讨论的内容有:1.灾难态(突变态)予报的困难及重要性2.当数据采样周期较长(如年)时,由于社会的发展,数据检测手段可能不同,环境变化较大,这时所获得数据所含的噪声的特性可能有较大的变化,这种情况怎么对数据处理?3.当数据序列不长时,建立予报模型应注意的问题及建模初值,予报初值的选取问题4.在一定的精度要求下,予报步数最大可取多少?5.数据予处理对予报总是有益的吗?
1986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敏生;
本文分析了一类很有意义的非线性函数。这类非线性函数叫双线性函数。本文双线性系统是由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的。它们在状态上是线性的。在控制上也是线性的,但综合考虑后,就成为非线性系统了。双线性系统通常比线性系统更容易控制,而且能提供更好的性能。本文探讨了对不完全可控的线性系统做适当变换后,使其成为完全可控的双线性系统。这类系统广泛的存在于计算机科学工程、数学、医学、生态学及社会科学等方面,是一类很值得研究,大有发展的系统。
1986年02期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彦涛;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针对多电机拖动大系统,提出了模型参考自动协调(MRAC)系统。对于直流调速问题,给出了二阶模型下的参数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和实验表明,MRAC 系统从根本上提高了拖动大系统的同步性、抗扰性和鲁棒性,大大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参考模型的引入,使系统的稳速精度进一步提高。系统结构简单,容易调整,能够在工业上进行推广应用。
1986年02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卜永洪;
本文讨论机器人轨线跟踪控制问题由于机器人的动态模型是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对于机器人的控制变得十分困难,利用反馈控制律,我们首先把机器人的动态模型线性化,使得系统输入输出解耦并具有任意指定的极点,对于解耦后的系统考虑机器人的轨线跟踪问题,分成两类情形,一类为关节坐标空间下的轨线跟踪问题,另一类为直角坐标下的轨线跟踪问题,我们把它们归结为最优控制问题给出了求解的方法,最后把已有的结果应用到一个柱型机器人上,得到较好的仿真结果。
1986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辛毅;高为炳;
本文研究了最速下降模型参考自适应控造。给出了最速下降和严格最速下降的定义,并证明了按照某李雅普诺夫函数构造的严格最速下降控制矩阵组成的控制系统是自适应渐近稳定的;而且给出了一种构造次最速下降控制矩阵的方法,并证明了它的自适应渐近稳定性。
1986年02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旭亮;
本文引用最小二乘法讨论了状态反馈解耦器及一类鲁棒解耦控制器的参数优化设计问题。
1986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心宇;
非线性系统即使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也会对某些参数τ∈T(一般的参数集)有很大的依存性,当τ超过临界点τ_0时,系统将产生突变,原平衡态失去稳定性,即产生分歧。当出现分歧时,系统的状态常会产生突变跳跃。这种突变对实际系统的运行常常是有害的,常需防止这类现象产生。在系统优化过程中,由于控制 u 的作用,对某些系统也会产生类似现象。对于梯度系统=f(W)+Cu W(0)=W_0其中,W∈R~n,u∈R~,f 是 C~K(k≥z)的,f(0)=0,u(t)关于[0,∞)分段连续。怎样做到既保证系统无分歧又使系统优化?本文将从结构稳定性观点出发,应用中心流形定理和突变理论推导出一类非线性梯度系统无分歧优化的较实用的做法和算式。
1986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平凡;李在根;
本文介绍了利用有稳定相位裕度的 PID 自校正调节方法,在广东南海糖厂的澄清工段中和 PH 值环节进行 PH 值微机自校正调节。试验结果表明,蔗汁中和 PH 值的微机自校正调节有较好的效果。由于算法及模型不太复杂,可以制成专用的智能化仪表,因此,这种方法具有现场调节的实用价值。
1986年02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力;
本文主要讨论在做血压和血糖的自适应控制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从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1986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玛丽;
本文以合肥市工业用电系统为背景,通过对全市各工业企业历年来生产情况,用电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成果和企业耗电量线性相关的量化思想,并由此建立起包含各企业和工业系统产值,电量等变量的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得到了在有限的电力资源下使工业系统总收益达到最大的各企业最佳用电分配方案。本文对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经济价值。
1986年02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孝华;冯索夫;
本文基于 Ppov 超稳定性定理,采用广义状态输出误差法。提出了一种参考模型阶数为1的 MRAS 综合方案。并使用该综合方法,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数字调速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案,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控制效果明显。
1986年02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玉玮;
<正> 一、引言大系统控制论(LSC)是涂序彦教授1985年提出的,它主要为了解决现有的许多大系统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主动性,不确定性,以及进化性等。虽然大系统理论自70年代近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是以现代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为其基础。它主要使用数学模型描述各类大系统问题,然后用“分解—协调”方法加以处理。但是,随着系统范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当深入到社会经济、生物生态系统中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很多问
1986年02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献春;王土杰;
本文在用广义模型描述被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未知或时变纯滞后过程的极点配置 PID 自适应控制算法。该算法兼有 PID 和自校正控制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广义模型和算法对描述和在线控制具有未知或时变纯滞后过程是非常有效的。
1986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骥;
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与控制理论结合的问题,给出了智能控制的一种新方法——产生式自学习控制系统的知识表达方法,并用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
1986年02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德田;赵育才;
本文探索了一种改善非线性控制系统品质的方法,并给出了在 DJM310Ⅲ—IBMPC/XT 混合计算系统上所作实时仿真的结果。
1986年02期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列列;贺建勋;
<正> 本文基于系统平衡结构,讨论了非线性强耦合动态系统的分解分析法,得到了一个基本定理。由这个定理可以推出结论:系统结构的静态信息能提供一些动态信息,例如稳定性,对某些类型的非线性系统,用本文的基本定理很容易推出其稳定的充分条件,本文还举出三个例子来说明本定理的有效性。
1986年02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琦;鞠伟;
<正> 一、引言目前精馏塔的控制大都是以常规仪表为基础的,但对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具有纯滞后的对象及现代石油工业生产所要求的最优控制系统是无能为力的。面对自动控制水平的这一飞跃发展,采用微机控制系统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称一个成功的应用 SPC 微机实现对生产过程优化控制器实例。
1986年02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力;
本文提出战术导弹自适应自动驾驶仪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所论的自动驾驶仪实时辨识未知时变的弹体参数,并相应地按极点配置技术调整自动驾驶仪的控制指令。所用的辨识方法是递推的衰减记忆最小二乘法,为了解决现有的设计方案所存在的问题,估值和控制均建立在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描述的基础之上。文中通过蒙特卡洛数字计算机模拟,定量地讨论了传感器测量噪声,自动驾驶仪操纵指令特性,递推估计算法初值以及采样间隔长度对辨识精度的影响,文中最后对几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模拟和比较的研究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是更为可取的。
1986年02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立新;
坡代数理论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种有效的理论,但坡代数研究的主要是一些较简单的心理过程,如买衣服等问题。这其问题的输入量比较容易用[0.1]区间上的一个数来表示。但是对于复杂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过程,研究的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建立非物理系统的信息模型,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偿试。本文首先对一般的非物理系统中信息的描述方法进行了几点假设;然后在非常一般的结构下定义了各种状态变量,控制变量及性能指标;接着给出了一种非物理系统的信息模型,并就模型中的状态方程,输出方程及性能指标的含义进行了说明,最后指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两个方向。
1986年02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心宇;
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系统是处于临界或接近临界状态的情况下的。这类系统常可用其线性化系统具有零实部特征值的状态方程描述。怎样简化研究这类系统,对于我们了解系统在临界状态附近的性态及其变化情况,简化系统的控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这类系统是“本质性”非线性系统,不能用线性化方法解决。本文将以往人们用于系统定性研究的中心流形定理用于系统的局部定量分析和设计中,从而改进和简化了传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弥补了线性化方法在处理这类系统方面的不足。本文分为三个部分:(1)提出一种临界系统的模型简化方法;(2)提出一种临界系统在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次优控制算法;(3)提出设计中心控制器控制复杂系统的过渡过程和稳定运动的方法。
1986年02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鞍钢;
随着经济现象愈来愈复杂,经济活动变化愈来愈迅速,除了程序化管理问题能够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之外,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非程序化管理问题难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例如是面对层次高,政策性强的一类决策问题。决策者热切的希望 DSS 能够提供较多的功能,便于会语、学习和使用。基于上述要求,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 DSS 系统的概念,即以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的 DSS 系统,并进行了初步的结构设计。
1986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蔑相;杨理践;高翔;陈东;胡明;
本文介绍非线性系统计算饥辅助分析软件包及其应用。本软件包共分三部分;1.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2.非线性系统描述函数分析;3.典型非线性方程(Van der POL方程、Duffing 方程、Mathien 方程)分析。全部程序用 BASIC 语言编制,在 PC—1500计算机上实现,充分利用了其绘图功能。
1986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建民;
本文从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单变量线性控制系统按广义时间加权二次性能指标(简称 GITSE 指标—GENE—RALIZED INTEGRAL OF TIME MULTIPLIED BY SQUAREERROR)进行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利用数字计算机求出了该性能指标下二至五阶系统的最佳标准传递函数,并进行了详细分析。物理实验证明,GITSE 最佳调节应用于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参数优化设计中,是切实可行的。
1986年02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邝洪晖;
自适应控制中,由于实时辨识误差存在,本应零极相消的情形末必能实现;这一事实指出,在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中,会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为了克服由非最小相位性质给自适应控制造成的团难,本文提出了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它利用适当地选择目标函数中的参数,来达到避免闭环不稳定零、极相消的目的。
1986年02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树海;欧振雷;
运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的算法有许多种,通常都是满秩设计,即状态反馈矩阵 K 为满铁的。满秩设计虽有其许多优点,但它是以将原系统方程转化为可控标准型为前提的,这在系统输入较多时运算较繁锁,且用计算机设计占内存较多。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或控制时,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前提下,希望尽量减少所占内存。状态反馈的并矢量设计方法,不但具有简单,直观,易于计算机实现等优点,而且还能将一切单输入系统的状态反馈算法应用到多变量系统中。本文首先证明了状态反馈的并矢量设计的两个算法;然后讨论了并矢量设计的条件并将两套算法用 FORTRAN 语言编程,以便计算机求解或实际运用。
1986年02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裴宁彪;
本文通过对三十四年在的河北省夏季降水资料的分析,建立了季节性的 ARIMA 模型,并用新息定理对河北省夏季降水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它比以往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很大的提高。
1986年02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玮;潘德惠;
在实际系统中,有许多系统是非线性系统,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参数估计已势在必行。本文就是对此问题进行了偿试性研究,主要做了两项工作:(1)把非线性系统的参数辨识转换成线性差分模型的辨识,利用已成熟的线性系统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参数估计,然后再还原回非线性模型。(2)把跟踪引入最优控制中,本文虽也采用极大值原理,但针对离散和连续两种情况,根据建模的特殊性,提出新的性能指标,推导出适于该建模方法的最优控制。理论方法的是否可行主要靠实际来检验,本文以鞍钢第一初轧厂提供的计算机打印的二号炉第三号坑的数据验明上述思想。在此例中这种以各变量的实际值与趋势函数对应值之差为变量的建模方法,其精度比直接以各变量的实际值为变量的建模方法的精度有所改善。采用最优控制,可使炉温按理想的曲线进行烧钢,达到烧钢的标准化,以便保质保量地烧出钢。
1986年02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跃新;
本文分析了辨识非线性 Hammerstein 系统参的 MSLS 方法的强一致性,指出 PRBS 序列和 D—最优序列等 bang—bang 型二进制信号不能作为非线性 H 系统参数估计的输入信号序列,给出了非线性 H 系统参数完全可辨识的充分条件。
1986年02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洪华;
函数的 Bernstain 算子理论是解决函数逼近问题上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精度近似的某些函数。本文试图利用函数的 Bernstain 算子理论把时变参数的辨识转化为定常参数或慢变参数的辨识,在理论上推出了一种参数辨识的自适应辨识方法。在Ⅱ节我们将建立该方法依据的数学模型;在Ⅲ节将推证一种自适应辨识方法;在Ⅳ将介绍全时间域上的自适直辨识方法;最后将给出该方法在空间探测中的挠性结构变形的辨识上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和一些结论。
1986年02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胜强;
通过算子半群的引进得出无线维线性系统的解的表达形式,从而引进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1986年02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晓;
在各种降阶法中,基于求误差极小的方法(所谓最优化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动态拟合,一般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又便于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近年来,经过数位学者的进一步发展,已日趋完善。笔者在综合了现有算法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个实用性软件包。适用于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可作为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的一种工具。
1986年02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阎杰;
本文讨论了考虑受控对象限幅特性情形下的自校正控制问题。针对限幅与自校正控制信号过大这一矛盾,提出了一种开环补偿自校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考虑输入限幅的条件下,较大地提高了自校正控制系统对参考输入信号的跟踪速度和精度。
1986年02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漪丽;
本文讨论无穷维空间中的一类大系统—分散动态系统的初态在不完全信息下的观测和估计问题。首先提出分散动态系统的某一控制方对于初态抗干能观的概念,并运用无穷维空间中不变子空间的性质和零化子空间的性质,通过构造一个不变子空间给出系统的某一控制方抗干能观的充要条件。其次是利用(B)一积分性质,化积分为近似和,提出系统的某一控制方对初态 N 次可估的概念,并给出了充要条件。
1986年02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藏赢芝;吴世冒;刘爱丽;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克服系统中含有可测扰动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本文基于 POPOV 超稳定理论,利用参考模型的状态代替被控对象的状态综台自适应控制律,避免了在系统中引进微分器、正反馈和辅助信号。这即解决了被控对象状态不可测的问题,又避免了适应律中包含有积分平方项,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噪声能力,并简化了系统的结构。仿真结果表明:能够抑制系统中出现的扰动,使被控对象的输出能较好地跟随参考模型的输出。
1986年02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樊晓平;欧阳小红;
大系统理论是一门研究大型复杂系统动态行为,品质特性,控制策略等基本问题的技术科学,是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本文试用大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对铁路大系统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铁路运输系统的分析,建模与控制问题,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理论对铁路运营自动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系统理论在铁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
1986年02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洪心;
经济系统预测越来越多的采用动态系统分析的方法,即研究离散时间序列动态过程的辨识,建模和预报,本文以最近发展起来的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和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了辽宁省粮食产量的长期预测,在计算机上设计和完成了建模和预报软件,预报了1985~2000年的粮食产量。最后对粮食产量预报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1986年02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瑞华;
自适应控制的方法很多,而且随着它本身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拓广,会进一步完善到更高一级的水平。本文就极点配置的自校正方法对各类系统的模型例进行了计算机数字仿真,得到一些结果。特别是对非最小相位系统,用一般的最小方差控制器(str)无法进行控制时,采用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方法,使得闭环系统达到我所要求的闭环极点,能很好地控制这一类系统,使其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按如下两个主要部分来叙述:(一):极点配置自校正方法及其在线仿真算法。(二):仿真实例及其结果和结果分析。
1986年02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详恺;胡平;
本文简介了一种求解 LP 问题的快速收敛新算法—乘性罚函数方法。同时本文介绍了我们根据该算法编制实现的程序及在此基础上的一些开发与应用成果。
1986年02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民;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递阶优化的计算结构算法解决非线性、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优化和参数辨识问题。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把系统优化和辨识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总体最优化克服了以往先辨识、后优化两段分离的缺点,这是因为若分为两步走,势必先要在某时间段内对系统进行辨识,在下段时间内依据辨识的模型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这对时变系统来讲很难达到总体最优。因为优化的精度依赖于模型精度、最大和模型精度相同,而在一段时间内用一个不变的模型代替时变模型,显然得不出最优;其次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解小系统问题也可解大的、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再者,在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中,被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是离散型的,因此,讨论离散系统优化和辨识问题有很大的意义。最后本文讨论了在线控制问题,收敛条件以及θ值的收敛上限和收敛下限。
1986年02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恩毅;潘德惠;
本文对分布参数系统的初始条件(状态)可控制到某一目标集这一问题,利用极大值原理给出一个必要条件。其目的在于揭示极大值原理和这一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1986年02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平康;
目前工业过程控制大都由功能分离的单回路模拟调节系统组成。随着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分布式集散装置在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使探讨新型控制规律——大系统递阶优化理论在工程上的实现具备了可能条件。本文以火电厂单元机组的分解协调控制为例,提出了将大系统递阶优化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关联测量分散控制方法,及采用分布式集散控制装置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使由模拟仪表实现的 PID 防调控制系统成为特例。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的前馈+反馈的控制方式与递阶关联控制的关系,讨论了用可编程控制器(PC)实现最优控制算法的一些问题。文中的结论还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检验和进一步完善。
1986年02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永清;唐功友;
本文利用标量李雅普诺夫函数法研究了一类线性,非线性时变离大系统的稳定性分解。同时得到了分解系数和非线性项界限的估计公式。
1986年02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林生;
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进行预测时,两个基本要素是初始分布向量和转移溉率矩阵。前者在市场调查中容易获得,而后者却难以调查。本文根据调查中相对易得到的老用户失去率<失去量>,用双加权系数法求得解转移概率矩阵。比较合理的反映了用户看法,确定了以用户意见为主导的转移方式。为马氏链预测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条途径。文章介绍了马尔可夫链方法的数学模型。假设及使用条件,给出了理论推导及一组计算转移概率矩阵公式。文章第四部分给出了一实例。
1986年02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东华;朱仲英;
本文首先叙述了大中华橡胶厂的现状及建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然后分别对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软件设计提出了总体规划。在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指出了整个系统建成后的功能以及能为厂部提供的信息。在第六部分做为一个说明本系统建立后可得到巨大效益的特例导出了此厂生产计划的数学模型。最后在第七部分简述了本系统建立的可行性。
1986年02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小玲;
我们知道,一个线性定常系统通常采用下列四种基本的数学描述形式:(1)传递函数矩阵描述 G(S)(2)状态空间描述 S(A,B,C)(3)有理分式矩阵描述 MFD(RMFD,LMFD)(4)多项式矩阵描述 PMD(P,Q,R,W)这四种描述形式各有特点,不能相互替代,但又互相联系,可相互转化。状态空间描述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描述形式。本文就是讨论怎样把系统的 G(S),MED,PMD 三种描述形式转化成状态空间描述,换言之,就是根据系统的 G(S),MPD,PMD 描述,求其状态空间的最小实现。在文章讨论了实现过程的基本步骤并简述了一些基本的算法。
1986年02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新华;
针对慢变化未知系数的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模型被控对象,本文提出了一种设计离散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恰当地选择自适应控制律,从而将系统转化为满足 Popov 超稳定条件的非线性时变反馈系统。飞行器控制方面的一个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现容易、跟踪速度快等特点。
1986年02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亦兵;
本文主要讨论数学伺服系统在最小拍内实现跟踪及消除干扰的问题。方法是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上加一个数字校正器。首先分析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满足最少拍无差跟踪的条件,再通过反解来确定数字校正器的传递函数。讨论了一般输入和阶跃输入的情况,并对含有非最小相位部分的系统如何使其输出为无波纹的条件及最少拍跟踪问题作了探讨。在讨论中,考虑到了校正器的物理可实现性和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等因素。最后,举一具体例子说明设计的步骤。目前最少拍设计已有较大发展,但对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尚未讨论,本文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以及快速消除干扰的设计。
1986年02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晓;
本文研究一类非线性闭环控制系统。提出了α一增量—稳定性定义。全文建立了三个主要定理,分别解决了闭环系统的一稳定性问题以及在系统控制对象为线性或非线性两种情形下,系统输出解的存在性、连续性及唯一性问题。
1986年02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兰香;曾晓军;
本文讨论了三人三级 Ineentire 问题,给出了如下结果:<1>举例说明三人三级系统的不可分离现象,并指出由于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三人三级问题较一般的二人二级 Incentive 问题要困难的多。<2>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三人三级系统可分离性成立即三人三级 Incentive 问题可分解成等价的两个互不相关的三人二级 Incentive 问题加以解决。<3>更进一步,对不可分离的情形,给出如何求解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果。
1986年02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树杭;
<正> 一、前言笔者在石家庄动力厂工作期间,与老工人师付张俊秀合作,共同接受了 Y38、Y35滚齿机齿形超差的技术攻关任务。经三个月的研究、实验、测试,终于将大大超差的齿形误差稳定地提高到 GB179—60标准7级精度(0、022)范围以内,(见图一、图二),完成了技术攻关任务。下面就齿形误差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
1986年02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章颖杰;
光滑的非线性系统 x=F(x、u)如果能通过状态变量变换和非线性状态反馈化成能控线性系统,那么找出这样的变换和其线性化系统是很重要的。本文给出一个计算方法,如果系统是能线性化的,则它给出化到线性系统所需的变换;如果系统不能线性化,这个变换将分出其最大的能控线性部分。方法的最重要部分是一连串逐次降一阶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求解,这正是标题中“逐次降价”的意义。这个方法从形式到思想都和定常线性系统化横山标准形的方法一致,因非线性而引起的复杂性只是通过微分方程组的解来构造状态座标变换,以代替原来的线性消去。因我们认为在和线性系统的比较中研究非线性系统是了解非线性本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于是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有进一步理论研究的意义。本文是在秦化淑,程代展二位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做出的。为了赶投稿日期本文尚有一个例子和一个附录(文中几个引理的证明)未完成,这大概有7、8页的篇幅。
1986年02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