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见灵;原亮;矫文成;袁建东;巨政权;
针对LG.PHILIPS LCD公司的LB064V02液晶屏,给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并且在Altera公司的CycloneⅡ系列的EP2C35F672C8目标芯片上进行了调试。经测试,可以满足最基本的要求,更复杂的控制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开发。
2008年06期 No.112 339-34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鹏;李莉;
功率控制是TD-SCDMA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降低干扰、增加系统容量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TD-S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平均的外环功率控制算法,并对不同信道条件、不同控制输入参数的闭环功率控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系统性能的提高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2008年06期 No.112 34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易建政;梁波;
从封套所处的光热环境出发,介绍了封套与环境之间几种典型的热量交换形式,包括: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的热反射与热辐射,以及封套表面的对流换热等。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封套传热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几种主要因素对封套表面热流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弹药等的野外储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8年06期 No.112 346-348+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俊宇;徐人平;王坤茜;
中国正快速地进入老龄化社会,为老年人设计的代步工具颇具市场潜力。综合分析老年人的特点,提出了老年人代步工具的设计策略;根据老年人心理、生理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特点,以老年人代步电动车的开发设计为目标,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设计开发的可行性分析,色彩、造型设计研究等等。
2008年06期 No.112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常虹飞;杨震;
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萃取丹参中丹参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丹参中丹参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萃取压力对萃取结果影响最为显著,最佳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40℃,无水乙醇用量为30%(质量分数),萃取时间为2 h。
2008年06期 No.112 352-353+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乔晓光;张湘义;
通过调节沉积电流密度动态地控制钴纳米线择优生长方向,调节沉积液pH值观察其磁各向异性特点,并比较它们的磁性能。利用氧化铝模板直流恒电流电化学沉积方法,调节电流密度和pH值的大小,制备出一系列钴纳米线阵列,并利用XRD衍射仪和VSM振动磁强计测量其磁性能,包括矫顽力、剩磁比和各向异性的特点。通过调节电流制备出了包括[101]择优取向、[100]择优取向及非晶态等结构的一维钴纳米线阵列,重点分析了具有[101]择优取向纳米线阵列的特点;通过调节溶液pH值得出了纳米线磁各向异性的特点,实现了工艺参数对纳米线的结构和性能的控制,总结出了钴纳米线对于[101]择优晶向的易磁化规律。
2008年06期 No.112 354-357+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清;王葭;张新明;
为提高番茄红素的发酵水平,筛选了最优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在发酵过程中补加其所需的营养物质,得到一个稳定的配方,并对发酵过程补料进行了优化,番茄红素发酵水平达到2.4 g/L,比较稳定。
2008年06期 No.112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苏慧霞;王琪;陈爱莲;
2-乙氧亚胺基-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类化合物多用于新型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成,确定了其合理的工艺路线,以氰基乙酰胺为原料,经肟化、烷基化、三氯氧磷脱水、氨解、溴代、环合、碱性水解得到目标产物。
2008年06期 No.112 361-362+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媛;王靖飞;黄云龙;吴亦红;李洪波;
通过流域和市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对《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量化分析了不同数据源和归一化系数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探讨了影响基础数据准确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基础数据准确性及合理选取归一化系数的方法。
2008年06期 No.112 36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王亚楠;李爱军;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点,利用"系统-目标-指标"的结构模式,从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及政府管理能力3个层面构建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对河北省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评价。
2008年06期 No.112 36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天;吴乃森;
提出了一种双重抗侧力体系框架剪力分担率验算方法——反应谱验算法,并以钢框架-支撑体系为例,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与均布验算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此种方法的合理性。
2008年06期 No.112 37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建国;刘志忠;
介绍了采用剩余性能诊断法进行汽车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与程序。首先采用二分法将存在故障的系统隔离为可能包含故障点的剩余子系统和可能不包含故障点的分离子系统;然后确定剩余性能参数的标准值,测试剩余系统的实际性能参数值;将剩余系统的实际性能参数值与标准参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出发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结合实例,分别介绍了剩余性能诊断法在自动变速器换档异常故障、尾气排放异常故障和汽油喷射系统节气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给出了不同类型故障的诊断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验证了诊断结果。
2008年06期 No.112 376-37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滨;吴燕;陈琦;曹树贵;刘振宇;
网络钓鱼(phishing)是一种网络诈骗方式,危害互联网发展和用户利益。详细分析了5种主要的网络钓鱼方式,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4种防范措施。
2008年06期 No.112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文会;陈静;严翠玲;
在分析了OLE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在VC++环境中实现Excel与SQL Server数据库数据表的双向传输的方法。同时,在Excel中指定列标题的前提下,实现了Excel中数据的有选择性读取,增加了程序的灵活性。
2008年06期 No.112 38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冠;屈宝存;杨洋;
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结合工业以太网构建了现代3层管控一体化网络控制系统。以钢铁行业中的干熄焦工艺为应用背景,具体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监控方案。控制系统采用具有冗错技术的S7-400H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冗余系统总线,保证系统的可靠、连续、安全运行。研究表明,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干熄焦设备监控网络具有组网简单、开发维护容易、性能优越等特点,对于钢铁企业应用信息及自动化技术,促进节能减排、改进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008年06期 No.112 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康明丽;
阐述了乳酸菌的定义、基本特征、分类、营养和保健功能,论述了乳酸发酵的3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双歧发酵,综述了乳酸菌在乳制品、植物蛋白饮料、蔬菜深加工、肉制品生产、食品防腐及保鲜中的应用。
2008年06期 No.112 391-393+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刘宝友;刘冬芹;
介绍了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环境污染物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萃取分离环境污染物中着重介绍了离子液体在液/液萃取、固体微萃取、液相微萃取和半透膜法富集等方法中的的应用;介绍了环境监测中运用的传感器分析和色谱分析等方法。分离环境污染物主要优势是萃取率高、选择性高等。环境监测方法具有重现性好、不存在二次污染等特点。
2008年06期 No.112 394-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