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科技

药物研发专栏

  • 液质联用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地胆草抗流感药效物质基础

    甄亚钦;果佳慧;刘敏彦;姜晓娅;牛丽颖;田伟;

    为了探究地胆草抗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活性成分,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地胆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首先,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分析鉴定得到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其次,使用GEO数据库筛选用于构建共表达基因模块的基因数据集,并与预测靶标进行匹配映射,获取抗流感潜在靶点,再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nomes, KEGG)富集分析方法对潜在靶点进行分析;然后,同时构建地胆草成分-抗流感靶点-通路网络拓扑图,解析地胆草抗流感的作用机制;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与核心靶标相作用的化合物。结果表明:地胆草中共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可能作用于607个相关靶点,得到7个共表达基因模块,53个潜在抗流感作用靶点;地胆草中有机酸类、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类等成分均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其潜在调控通路主要由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组成。预测的靶点结果及地胆草对抗流感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可为抗流感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5年01期 v.42;No.209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标准汤剂的姜黄配方颗粒质量评价研究

    马智玲;沈建梅;张先梅;王晓亚;万莹莹;张志强;刘艳;

    为实现姜黄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了基于标准汤剂的姜黄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依据含挥发油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配制了18批姜黄标准汤剂及3批配方颗粒,定量计算挥发油、姜黄素的含量以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总含量,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并分析姜黄的特征图谱。结果表明:标准汤剂中姜黄素的质量分数为2.3~4.2 mg/g,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的总质量分数为4.0~8.0 mg/g,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0.20%~0.90%;姜黄配方颗粒中,姜黄素的实测质量分数为3.7~4.0 mg/g,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的总质量分数为6.6~6.9 mg/g,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0.67%~0.71%;在姜黄特征图谱中标定9个共有峰,指认出4-香豆酸、阿魏酸、环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以及芳姜黄酮等7个成分。采用所提质量评价方法能够确定姜黄标准汤剂各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可为姜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也可为其他含挥发油中药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2;No.209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编审园地

  • 2025年度《河北工业科技》特色栏目重点选题及征稿启事

    本刊编辑部;

    <正>《河北工业科技》是由河北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技术类期刊,双月刊,单月月末出版。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本刊加入的中外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科学引文数据库(SCD)、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长江文库、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化学文摘社(CSA)数据库、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英国《科学文摘》(INSPEC)、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数据库)》(JSTChina)等。

    2025年01期 v.42;No.209 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通信技术与智能服务专栏

  • 针对组合导航终端的多步态欺骗算法设计

    赵博扬;叶红军;董立桥;丁格;刘轶龙;

    为了实现对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相结合的组合导航系统的欺骗干扰,通过分析组合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手段及其弱点,使用生成式欺骗干扰方式,基于欺骗步进小于组合导航系统监测阈值的原则,针对性地设计了多步态小欺骗量的欺骗干扰策略,并搭建了针对组合导航设备的欺骗实验场景开展欺骗干扰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所提多步态欺骗算法,在组合导航系统不告警情况下,实现了以0.6 m/s的拉偏速度按照欺骗策略预设轨迹对其进行持续欺骗;在时长约为80 min的欺骗实验中,该算法持续地将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结果拉偏了2.3 km,验证了所设计欺骗算法针对组合导航系统的有效性。设计的多步态导航欺骗算法提高了干扰的隐蔽性,可为相关组合导航干扰装备的研制提供算法支持。

    2025年01期 v.42;No.209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TDR的连接器设计及其与微带线级联结构的优化

    张秀清;李博嘉;吉星照;于国庆;王启凡;宋宇翔;

    为了提高射频连接器的传输特性,提出了一种带空气腔的超小型推入式(subminiature micro push-on, SSMP)射频同轴连接器。首先,利用Ansys HFSS仿真软件对连接器进行建模,通过共面补偿和锥体补偿的方式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其次,通过时域反射(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TDR)技术对连接器的传输特性参数进行仿真计算;然后,对连接器阳头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在连接器阳头部分增设空气腔;最后,采用高抗补偿法对射频连接器与微带线级联结构进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未带有空气腔的连接器在DC~40 GHz频段范围内回波损耗S_(11)<-28 dB、插入损耗S_(21)>-0.03 dB;空气腔长度为0.345 mm的连接器在DC~40 GHz频段范围内S_(11)<-31 dB、S_(21)>-0.036 dB;连接器与微带线级联结构在DC~40 GHz频段范围内S_(11)<-21.5 dB、S_(21)>-0.62 dB。提出的带有空气腔的连接器结构提高了连接器的射频传输特性,可为连接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1期 v.42;No.209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编读往来

  • 学习新国标(二):量和单位

    本刊编辑部;

    <正>在国家标准GB/T7713.2—2022《学术论文编写规则》中,强调学术论文中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都应符合GB 3100、GB/T 3101、GB/T 3102(所有部分)的规定,并遵守以下规定。1、应采用标准化的量名称,不应使用已废弃的量名称,不应使用用“单位+数”构成的量名称。例1:电流强度”应为“电流”;“定压质量热容”应为“质量定压热容”;“体积百分浓度”应为“体积分数”。例2:“克数”应为“质量”;

    2025年01期 v.42;No.209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办刊取得新进展

    <正>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的“2024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案例名单”中,《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双双入选2024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案例。这是继2022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首次开展“征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案例”活动以来,两刊再次入选。

    2025年01期 v.42;No.209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绿色建筑专栏

  • 水热固化技术制备全固废基人造石试验研究

    付琦智;陈永辉;洪寅哲;

    为了缓解工程渣土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钢渣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以工程渣土、钢渣和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采用水热固化技术制备全固废基人造石(以下简称人造石)材料,并开展人造石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主要参考,对人造石材料的微观表征进行X射线衍射测试(XRD)和扫描电镜(SEM)测试,探讨了不同原料钙硅质量比(Ca/Si)、成型压力、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下人造石试样强度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原料Ca/Si、含水率、成型压力和脱硫石膏含量(质量分数,下同)的提高,人造石试样的抗压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在该试验条件下,在原料m(Ca)/m(Si)=1.2(钢渣内ω(CaO)=37.4%)、含水率为10%、成型压力为30 MPa、脱硫石膏质量分数为5%、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12 h时人造石试样强度最佳。研究结果为日后的试验研究、量产和在人造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025年01期 v.42;No.209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泡沫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王兴辉;林明强;于燕;谢群;陈文文;

    为了优化建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探究再生泡沫混凝土(recycled foam concrete, RFC)的应用潜力,对建筑废弃混凝土进行处理得到的再生细骨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 RFA)按照不同取代率对天然河砂进行部分替换,制备成再生细骨料泡沫混凝土(recycled fine aggregate foam concrete, RFAC)。研究了不同干密度等级下,4种RFA取代率对泡沫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RFA取代率的提高,RAFC的流动度呈减小趋势,干密度等级越大流动度越小,密度呈下降趋势,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逐渐降低;当取代率超过15%时,RAFC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吸水率逐渐提高,软化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微观形貌表明,当RFA取代率为60%时,RFA与附着的水泥砂浆间存在大量的裂缝和孔隙,导致在泡沫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中形成了薄弱部位,从而影响了RAFC的性能。研究结果为建筑资源的再生处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试验依据。

    2025年01期 v.42;No.209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修正Peck模型的顶管施工软土地层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胡红敏;孔得宽;王荣斗;

    为应对软土地层顶管施工中诱发变形沉降的问题,寻求适用于复杂环境下顶管施工的Peck模型地表沉降预测方法。采用理论分析、现场验证、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模型与实测数据结合对Peck模型进行修正,借助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探究地表沉降规律,并使用修正后的Peck公式对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修正Peck模型误差为6.7%,对比Clough和Reilly误差率减小7.6~30.8个百分点,论证了修正Peck模型的有效性;2)顶距为300 mm的物理模型与修正Peck模型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横向400~600 mm范围内的误差极小,表现出高度一致性;3)顶管施工中,管-土摩擦增大会加剧地表沉降,但对距开挖面5 m内的纵向沉降影响较小;距管道轴线超2 m时,Peck模型曲线与摩擦系数为0.3的模拟曲线吻合较好,能较准确反映地层变形规律;4)修正后的Peck模型在湛江市霞山区顶管工程的验证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预测精度,在管道轴线两侧2 m范围内,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土体变形特性。研究结果为顶管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2025年01期 v.42;No.209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复合固化剂对粉煤灰-煤矸石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研究

    薛晓燕;赵梦珍;张佳;郑华;

    为更好地实现煤矸石固体废弃物在高等级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对粉煤灰-煤矸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开展了粉煤灰掺量对粉煤灰-煤矸石混合料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根据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结果,优选最佳粉煤灰掺量;其次,对优选结果的混合料采用复合固化剂处理,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直剪试验、承载比试验,并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研究复合固化剂对粉煤灰-煤矸石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的影响,揭示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掺入粉煤灰可改良煤矸石颗粒级配,混合料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掺量(质量分数,下同)为25%时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大,为0.436 MPa;粉煤灰-煤矸石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承载比均随复合固化剂(以下简称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增长幅度呈减小趋势,固化剂掺量大于0.4%后增幅出现明显减小,推荐固化剂最佳掺量为0.4%;未掺固化剂的混合料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路用性能指标基本无变化,掺入固化剂后增加混合料养护时间,其路用性能指标明显提高,抗压回弹模量满足极重等级交通荷载要求;固化剂与粉煤灰-煤矸石混合料作用后可产生钙矾石晶体和硅酸凝胶,两者协同作用提高了粉煤灰-煤矸石混合料的力学及路用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煤矸石填筑路基的合理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1期 v.42;No.209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研究与开发

  • 基于有效降雨阈值的区域滑坡灾害预警分析

    任恩;石美晴;姚巍;罗刚;张静;

    为了分析有效降雨阈值在山地丘陵地区城市滑坡的灾害预警作用,建立了短时-有效降雨阈值模型。在收集遂宁市安居区2013—2022年降水量和滑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降雨阈值模型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OLSR),分析每个滑坡点降雨历时及降雨强度特征,确定有效降雨系数k,绘制研究区滑坡灾害发生的临界降雨I-D阈值曲线,得到基于有效降雨阈值的降雨预警阈值,并分别以发生滑坡风险可能性的50%、70%、90%做概率阈值曲线,制定三级预警等级。结果表明:遂宁市安居区发生滑坡的概率阈值曲线方程分别为I_(50%)=46.99×D~(-0.772)、I_(70%)=63.82×D~(-0.772)、I_(90%)=79.98×D~(-0.772),以此建立的降雨阈值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对滑坡灾害的预警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建立的短时-有效降雨阈值模型可以应对不同降雨模式,对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可为山区乡镇滑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有益参考。

    2025年01期 v.42;No.209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撞击对电梯层门下部结构的破坏失效研究

    徐畀泽;张雍;汪家炜;

    为了考察重物撞击下电梯层门下部结构的可靠性,寻求提高电梯层门抗撞击能力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开门形式和滑块嵌入深度下电梯层门下部结构在重物撞击下的破坏失效情况。结合理论分析、物理试验和LS-DYNA数值模拟试验,对2种开门形式和3种滑块嵌入深度下的电梯层门在重物撞击下的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分门的抗撞击能力要强于旁开门,增大滑块嵌入地坎滑槽的深度可以有效提高层门结构的抗撞击能力。物理试验以及数值模拟试验中12 mm嵌入深度、中分门形式下的滑块变形量,分别只有20 mm嵌入深度、旁开门形式下的滑块变形量的52.3%和47.3%;物理试验中,旁开门形式下16 mm嵌入深度的滑块变形量是12 mm嵌入深度的86.4%;20 mm嵌入深度的滑块变形量是16 mm嵌入深度的79.0%。因此,在不改变现有电梯层门结构的情况下,选用中分门开门形式和设置更大的滑块嵌入深度可以有效提高电梯层门结构的抗撞击能力。研究可为电梯层门的设计及其抗撞击能力的提高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1期 v.42;No.209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应用技术

  • 基于光电检测技术的气泡式电子水准传感器设计

    赵旭;王帅;张田龙;

    为了解决传统的气泡式水准器依靠肉眼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检测技术的气泡式电子水准传感器。首先,分析了气泡式电子水准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并计算了气泡的尺寸;其次,设计了光电信号采集电路,将气泡的倾斜角度转化为模拟输出电压;然后,设计了信号转化电路,将电压信号转换为角度数据并进行格式化输出;最后,搭建倾斜角度实验平台对气泡式电子水准传感器进行了倾斜角度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在测量范围为[-0.3°,0.3°]时,该传感器的角度测量输出数值与实验平台的角度值基本一致,平均绝对差值的均值为±0.011 7°,平均相对误差的均值为1.95%,精度较高。该传感器将光电检测技术与气泡式水准器相结合,为水准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2025年01期 v.42;No.209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电喷雾发射极超润湿性ZnO纳米线覆层的电沉积制备工艺

    刘远港;张彦;张杰;黄海灵;何世权;

    为提高电喷雾发射极的离子液传输效率,使用电沉积方法在发射极微锥阵列结构表面制备ZnO纳米线覆层形成多维复合结构,以改善其润湿性能。首先,通过电化学测试扫描了ZnO沉积过程中的线性伏安曲线,寻找合适的沉积电位范围;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沉积电位和沉积时间对ZnO形貌的影响,并分析了六亚甲基四胺(hexamethylenetetramine, HMT)对ZnO纳米线形貌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当沉积电位为-2 V、沉积时间为3 h时,可获得良好的六方纤锌矿晶体结构ZnO纳米线;前驱溶液中六水合硝酸锌与HMT物质的量比为0.006 25∶0.003 125时,HMT可显著抑制ZnO纳米线非极性面的生长。使用上述工艺参数制备出的ZnO纳米线覆层与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EMI-BF4)离子液体接触时所形成的接触角接近0°,能有效提高电喷雾发射极表面的离子液体润湿性。ZnO纳米线覆层的电沉积制备工艺可为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的设计与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

    2025年01期 v.42;No.209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